@妙眼看天下 專注社會百態,传播有价值的资讯,我是佩珊,陪你一起瞭解生活的酸甜苦辣~
1.財富自己的簡單老師
和簡單老師是一名國中國文老師,50歲退休,卸下教職後四處旅遊、演講,看似財富自由,好奇追問是怎麼做到的?她只說:「我老早不靠薪水過日了。」
2.房產仲介感歎:想做臺北人太難了!勸「月薪不到10萬別買房」
根據銳看臺灣綜合報導:
臺北一房產仲介總監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,島內其他縣市民眾想做臺北人太難了,「除了父母本就有房子,否則想靠自己在臺北市購屋,恐怕只能夢裡相見了。」
他勸說年輕人,薪資未達10萬,在臺北市不要買房。
自備款到底要多少才能在臺北買房?
根據台當局內政部門最新公佈資訊,2019年全台平均住宅成交總價為1154.9萬。
其中又以臺北市最高,每間達2072.1萬。
以2072.1萬元總價貸款8成推算,自備款至少也要414萬。
倘若臺北市一個月薪6萬的人來算,每月生活開銷約2萬,放棄所有娛樂,一個月存4萬來說,約10年才有機會存到2成自備款。
以貸款8成即1658萬,房貸利率1.5%,房貸期限30年推算,
每個月須繳交約5.7萬元的房貸,6萬元薪資只剩下3千元。
「簡單說,薪資未達10萬的人,想在臺北市買房,不如不要買,租屋每天睡覺時做個美夢比較好。」
3.月薪僅兩萬,工作四年就買房
剛當上老師那年,起薪兩萬,工時又長,整天忙學生的事、開社團、辦活動,還要準備主任資格考試。
「我忙到沒時間花錢,物慾也很低,就努力存。」
90年代初,她出社會不過四五年便在新莊買房,背上高達她一半月薪的房貸。
她看準房地產的發展性, 「第一間不要貪。我買21坪多,空間小但機能好,現在也好出租。」
2014年文化部從高租金區搬遷,她這間月收1.5萬又附傢俱的小套房變得搶手,
「一天有22組人來看,他們都從臺北跑過來,覺得很便宜,但我選擇租給一個單身媽。」
同樣是收租,她要這份收入更有意義與附加價值。
4.靠「大量閱讀」操作,曾一週獲利十萬
她29歲考上主任資格,打破當年全台紀錄,加上穩定收租,平衡房貸壓力,有更多餘裕能關注副業投資。
問起選擇技巧,她笑說只有四個字:大量閱讀。
因擔任教育部生涯發展宣導專員,協助學生生涯規劃,她密切關注產業趨勢,關心社會脈動。
2016年7月,寶可夢事件,讓她想起Ingress面臨的問題:手機發燙、電池耗電快。
於是立刻佈局,一星期獲利幾十萬。
5.儲蓄小白入門級2招
1.記帳好處多
記帳,不見得能替你生錢,說到底也只是個工具。
只有持續的梳理和總結,才能替你回答: 資金都從哪兒來?都去哪兒了?的問題。
這才是通過記帳,大家需要去理清的部分。
2.給生活定預算
沒有節制的開銷,是「月光」的罪魁禍首。
當你把每月網購費用,限定為500元時,更能幫你想清楚,哪些消費是真正必要的。
6.人生,永遠不會遲
「如果50歲才開始找人生的意義,會不會太遲?」
簡單老師的語氣很堅定:「沒有太晚,只有你不開始。覺察那刻,從你當下能做的第一件小事開始。」
我是佩珊,爲您傳播人生百態,帶您感受正能量的生活,希望佩珊的文章能帶你找到奮鬥的方向,關注@妙眼看天下,更多精彩社會新聞等你讀!